中国医院

特别策划_医院人力资源

  • 青年研究型医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刘卉;马洪瑶;张向荣;申俊龙;

    目的:构建青年研究型医师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德尔菲法初步建立青年研究型医师胜任力模型,并以此编制调查问卷;2024年9-10月对15所三甲公立医院中符合条件的青年医师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8,KMO值为0.972,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经探索性因子分析,青年研究型医师胜任力模型由专业知识与技能、科研理论与实践、创新思维与能力、学习与成长、自我效能、沟通与协调6个因子26项胜任力特征组成。经验证性因子分析,各因子的CR值均大于0.7,AVE值均大于0.5,模型聚合效度良好。使用结构方程进行模型拟合度评价,其中χ~2/df值为2.799,RMSEA值为0.065。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青年研究型医师胜任力模型拟合度良好,有助于完善青年研究型医师培养的理论依据,为新时期青年研究型医师培养工作实践提供指导,加快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期 v.29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 公立医院编外人员岗位调整与优化政策的执行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研究

    杨龙;王微;张倩;江林;王品钦;魏来;

    目的:通过分析公立医院编外人员岗位调整政策的实施过程,识别影响政策执行的关键变量,为公立医院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方法:运用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模型构建分析框架,结合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官方统计数据及各级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政策文件、通知及解读材料,对公立医院编外人员岗位调整政策的背景、设计、执行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政策问题的复杂性、政策资源的有限性、执行机构间的协调不畅以及执行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公立医院编外人员岗位调整政策执行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为提升公立医院编外人员岗位调整与优化政策的执行效果,政策制定者应明确政策目标,增加资源投入,优化执行机构间协调机制,并加强执行环境监测与适应。通过系统性策略的实施,能有效解决政策执行中的复杂问题,提升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与服务质量,推动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2025年10期 v.29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 上海市9所市级医院青年医师激励路径分析

    姜若;冯钰珩;李志建;徐桔密;杨嘉麟;张昂;谢辉;张鹏杰;马鸣骁;狄建忠;

    目的:分析上海市公立三甲医院青年医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激励的路径,为构建青年医师激励策略提供建议。方法:调研上海市9所公立三甲医院843位青年医师,使用自拟问卷调查青年医师工作满意度、激励满意度,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青年医师工作满意度不同维度对激励的影响机制。结果:薪酬满意度对激励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213;职业发展满意度对激励满意度、薪酬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89、0.367;工作内容与环境满意度对薪酬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15、0.350;上下级关系及同级关系满意度对薪酬满意度、职业发展满意度、工作内容与环境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04、0.131、0.7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构建青年医师激励策略需兼顾工作满意度内部结构,可依托信息化平台搭建可视化的全周期考评体系,明确薄弱处并专项施策,确保激励策略有效实施。

    2025年10期 v.29 1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 某三甲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李璐;王杏蕊;刘瀚旻;闫昱江;

    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立足本院发展需要,基于全生命周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岗位胜任力模型,以“框架-路径-保障”三维联动为主线探索建立了具有华西特色的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筑浪”模式。实践结果表明,该体系显著改善医院人才结构,有效提升管理效能,全面扩增品牌影响,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5年10期 v.29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 公立医院工作人员分层分类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张宝红;张洁;

    年度考核工作是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某医院结合相关政策和实际工作,分析指出考核工作现状和问题,研究构建工作人员分层分类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从德、能、勤、绩、廉5个维度设置指标,强调组织考评导向,侧重客观实绩。该体系的应用可对员工的考核评价更加全面、公平,进一步增强正向激励效果,为其他医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25年10期 v.29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研究报告

  • 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培训体系构建研究

    石婧瑜;宋奇繁;王岳;

    目的:为了规范、有序、高质量地推进医院管理者培训,本研究构建了现代医院管理培训体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开展培训的师资及组织管理者,以及23名接受培训的医院管理者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培训模块重要程度赋予权重,形成最终现代医院管理培训体系。结果:本研究最终构建的现代医院管理培训体系包括17个内容模块,通过权重分析,权重位列前3的分别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0.145)、“医院人力资源管理”(0.115)和“医院战略管理”(0.09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现代医院管理培训体系对于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培训架构,规范化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培训,更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者专业素养和能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2025年10期 v.29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 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郑江山;王军永;焦辉川;杨舒琪;刘霞;王力;

    目的:分析2014-2024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CNKI为基础,检索2014-2024年关于国内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有效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及发文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领域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24年发文量最多;研究机构集中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知名医院,机构间合作呈现明显的分散性特征,研究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结论:近十年来,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研究关注度不断提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医院服务质量、满意度、绩效考核、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等方面。未来应基于国情,加强区域间科研机构交流与合作,形成多核心作者合作网络,助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2025年10期 v.29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 海南省医疗服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曹芷若;熊佳慧;李少冬;

    目的:构建全面、科学、实用的海南省医疗服务国际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构建初步指标池,然后运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筛选优化,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包含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宏观层面,确定区域医疗服务国际化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31项;微观层面,确定医院医疗服务国际化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62项。结论:该体系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并为国内其他地区及医疗机构推进医疗服务国际化提供了参考。

    2025年10期 v.29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 我国县域医共体政策文本研究

    刘曦;李贞;冯启明;赵劲民;

    目的: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县域医共体政策体系的特点与结构,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和后续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2023年中央政府层面颁布的县域医共体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基本政策工具(X维度)-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框架(Y维度)”二维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对县域医共体政策工具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4份政策文件,累计政策编码212条。在X维度,需求型、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分别为14.62%、34.91%和50.47%。在Y维度,系统整合、组织整合、专业整合、服务整合和支持要素整合环节政策工具的使用占比分别为31.60%、19.34%、7.08%、19.34%和22.64%。结论:需适度提高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并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内部结构;根据县域医共体发展阶段,动态运用政策工具;加强政策工具在专业整合环节的实施力度,提高政策工具的系统性;县级医院应在政策工具的协同效应下发挥“龙头作用”。

    2025年10期 v.29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 医疗费用结构与DRG补偿水平相关性研究

    任雨青;李伟;丁锦希;

    目的:分析医疗费用结构与DRG补偿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医疗机构DRG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A市2023年所有病组的医疗费用及DRG清算数据。通过系统聚类的方法将病组按费用结构特征进行划分并探究补偿水平的差异;以全体病组、不同划分标准下的亚组为分析层级,分别研究各类医疗费用占比与补偿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将病组划分为6类以不同费用为资源消耗主导的病组,其DRG补偿水平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耗材和手术费用与补偿水平显著正相关,其余费用则显著负相关。结论:医疗机构应合理看待不同病组的补偿水平差异;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利用医疗费用结构与补偿水平的相关性加强DRG管理。

    2025年10期 v.29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 基于多种需求的韧性医院建设路径研究

    张世翔;朱爱勇;黄天翔;冯瀛尹;

    聚焦韧性医院建设,深度剖析多种需求、传统医院体系脆弱性和现实困境,提出针对性的实施路径。通过构建负压病房动态转换机制、实施应急人才蓄水池计划、建立平急结合的财政投入模式等举措,可提升医院的硬件、软件及制度建设水平,增强医院韧性,保障医疗服务在复杂情境下持续稳定供应,助力医疗卫生体系应对不确定性风险。

    2025年10期 v.29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质量管理策略优化与实践

    尉志刚;彭盼;吴珑婕;王敬贤;

    目的: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导向,探索医疗质量管理优化策略。方法:收集山西省28所三级公立医院2022年度绩效考核医疗质量国家重点监测指标数据,分析影响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理论制定医疗质量优化策略。通过在某三级医院实施效果评价,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质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结果: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管理的医疗质量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及医院运营效率。结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医疗质量改进与提升的重要抓手,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管理模型制定优化策略,可以不断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医疗质量、运营效率和安全管理等,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5年10期 v.2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 SWOT分析视角下中医医疗机构信用监管策略研究

    陈亚楠;李瑞锋;王伟;马小清;刘亚敏;马琨;黄友良;

    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信用监管工作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矩阵组合方法,提出了针对性发展策略和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快中医医疗机构信用监管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信用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中医医疗机构方面,要推动机构内部信用建设、建立完善内部信用智能化监管平台、加强信用监管专业人才培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高医患双方对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信用监管工作的认知度。广泛借鉴行业内信用监管的实践经验,加快推进信用监管工作在中医医疗机构的有效开展,为完善中医医疗机构的信用监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2025年10期 v.29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 我国传染病医院及科室平急转换模式和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霍宏蕾;宋清坤;范作鹏;孙婧;康海燕;高霜;曾惜秋;李汾香;戴颖;胡中杰;

    传染病医院及科室是应对各种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主力军。然而,近年在平急转换过程中在学科建制、应急能力和机制建设等方面遭遇重重困境。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针对传染病专科医院/科室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现状,尤其是平急转换和应急管理体系进行调查研究。调研全国17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46所医疗机构,从平时应急准备、平急转换和应急状态管理3方面总结21个维度的经验做法,为传染病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相关科室在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2025年10期 v.29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北京市三级医院住院费用与CMI值影响研究

    张鲁豫;吴晓凡;周书铎;

    目的:探究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北京市三级医院住院费用与CMI值的影响。方法:利用北京市2015-2018年的住院患者数据,分析三级医院住院人次数及费用变化,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改革前后CMI值以及其调整后例均住院费用变化水平和趋势。结果:改革后1年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增长率从10.20%降至6.14%;CMI值及标化CMI值显著上升;CMI值调整后例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变缓并保持在稳定区间。结论:改革后三级医院住院费用增长率在合理范围内;改革使得三级医院疑难住院患者比例增加,三级医院功能定位更为合理。

    2025年10期 v.29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 医者叙事行为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金惠;周霞;杨晓霖;

    目的:了解医者叙事行为能力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医者叙事行为能力提升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2024年2~5月对4431名医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者叙事行为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医者叙事行为能力得分为(122.39±22.44)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职称、学历、收入、居住情况、工作压力、叙事医学熟悉程度和所在医疗机构成立叙事中心是医者叙事行为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者叙事行为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建议管理者因人制宜,开展多类型叙事医学相关活动和课程培训,关注医者身心健康,构建良好的医院叙事生态环境。

    2025年10期 v.29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 二维框架下我国麻醉护理相关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王晴;张转运;张偌翠;杨超楠;侯敏;孙玉娥;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相关政策工具使用分布情况,为优化和完善麻醉护理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层面发布的麻醉护理相关政策文件,基于政策工具(X维度)与系统论方法(Y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整理和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2份政策文本,生成275条文本编码。X维度中,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分别占33.5%(92/275)、60.7%(167/275)和5.8%(16/275)。在Y维度中,内部子模指标和外部子模指标分别占88.0%(242/275)和12.0%(33/275)。结论:国家层面麻醉护理政策主要以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为主,内部与外部子模指标分布失衡。建议增强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以促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优化政策工具内部结构,推动麻醉护理事业的发展。

    2025年10期 v.29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 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脊柱手术的影响研究

    俞骏仁;林苡竹;钱欣月;潘毅;王智俊;李僔逸;郑宪友;

    目的:评估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8月上海市脊柱手术量较高的8所三级医院数据,利用单组间断时间序列法分析住院手术量、费用结构、效率和质量4个方面在集中带量采购前后的变化和趋势。结果:政策实施后,手术量呈上升趋势(P<0.05);住院次均费用下降明显,主要是由于耗材费用下降引起(P<0.05),但手术费无明显变化;平均住院天数下降,表现为术前等待天数减少(P<0.05);此外,0~7天重返率、输血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量采购后费用降低,使得患者就医需求得到释放,促进了效率的提升,且并未显著影响医疗质量;此外,涉及椎间盘突出手术、腰椎管狭窄手术以及脊柱骨折手术病种的手术费需得到补偿,进一步体现带量采购的战略性购买。

    2025年10期 v.29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 DRG支付改革背景下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徐水洋;李明龙;崔文虎;王一诺;徐赞;何超凡;马新宇;贾良春;仲学锋;

    DRG支付改革可以促进医保基金的高效使用和医疗服务的规范发展,但DRG支付背景下也可能引发医务人员挑拣患者、降低服务质量和推诿患者等负面诊疗行为。作者于2024年4-7月从6所DRG改革试点医院收集共850份问卷,对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现状与诊疗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DRG改革促使医务人员采纳规范的诊疗行为,有效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但DRG的政策可能会使医务人员有新的负向行为产生;单因素分析发现,个体对DRG改革态度、组织内培训情况、医院是否限制昂贵药物及耗材使用等政策都会对医务人员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P<0.05)。建议在考虑医务人员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调整医院政策与管理手段,使DRG支付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消除负向行为倾向。

    2025年10期 v.29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 平台化视域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逻辑框架构建研究

    张轶锋;谢铁明;朱红洲;傅敏俊;蔡俊杰;娄懿;周菁楠;

    目的:提炼平台化视域下公立医院规划、运营、管理三层次逻辑框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运用相关类比法,类比、借鉴民航业发展相关联的12项概念要素,分析、归纳逻辑框架组成要素。结果:构建了基于分化与整合、平台化运营、科学管理理论的逻辑框架,对应宏观、中观、微观等3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了理论、目标、指标、结果等4个层次。结论:聚焦横向行业,充分挖潜先进经验,在平台化视域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将有更多元的渠道及广阔的空间。

    2025年10期 v.29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1K]

文化与党建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某三甲专科医院新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赵娜;邱颐;李晓涛;

    通过案例分析方法,以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为例,深入探讨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医院文化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实证调查,系统梳理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及其对医院学科建设、员工凝聚力、服务质效及医院影响力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融入、全面赋能”的文化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2025年10期 v.2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学科建设

  •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影响机制研究及效果模型构建

    徐媛;莫非;黄海;左石;李海洋;

    目的: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于吸引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和实现均衡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492篇关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文献进行筛选,最终选取35篇高质量文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概念框架,系统研究建设过程、服务效果及其影响机制。结果:通过开放性编码,从“管理配置、实践情况、政策支持”3个维度,以及主轴编码的6个方面“管理优化、整体效能、实践进展、效果显现、合作模式、效果挑战”,构建了“通过优化管理提升建设效果-通过建设效果评估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结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效果受政策执行偏差、输出医院和依托医院的实践能力以及政府对区域医疗资源的管理配置3方面共同影响。提升国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以及输出医院与依托医院的资源整合,以改善区域内医疗服务并取得成效。

    2025年10期 v.29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门急诊管理

  • 某三甲医院促进门诊医疗公平的实践与思考

    康丽;仇永贵;高建林;

    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对公民的健康权、基本医疗权进行了规定,提出要遵循公平原则,实现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某医院始终坚持宪法原则,结合时代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规定,践行医疗公平,保障患者权益。医院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门诊医疗公平,通过推行全预约挂号、优化报到叫号系统、推进医技检查智能排序系统建设、发展互联网医院和自主设计床位调配管理系统,实现了门诊就医全流程的医疗公平。

    2025年10期 v.29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