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斯婧;王碧艳;蒋文能;陈布彤;
目的:探讨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相关政策文本的侧重点与不足,为后续政策优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梳理2009-2024年国家层面颁布的关于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的相关政策,构建以政策工具类型和利益相关者内容为要素的X-Y二维框架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2份有关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的政策文件,最终形成16个主题,491个参考点。从政策工具维度来看,供给型政策工具占33.81%、需求型政策工具占23.83%、环境型政策工具占42.36%;从利益相关者维度来看,其中参保人占11.81%、医疗服务提供者占20.78%、医疗保险机构占30.75%、政府部门占36.66%。结论:建议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运用组合,注重中医医保支付政策工具结构的协调平衡,调整政策子工具使用力度,促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发展,聚焦医疗服务供需双方需求,探索中医医保支付改革的公平普惠。
2025年09期 v.29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0K] - 杨龙;王微;张倩;王品钦;江林;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系统研究外商独资医院设立对国内公立医院多方面的影响。随着医疗领域对外开放的深化,外商独资医院的设立打破了国内医疗市场的传统格局,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鲜血液和竞争活力。研究发现,外商独资医院凭借其技术、管理经验和优质服务,会提升医疗市场的整体水平,但也对公立医院在市场份额、资源配置、人才流动及服务质量等方面构成了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公立医院需加强自身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政府应持续优化政策环境,确保医疗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2025年09期 v.2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 曹阳;钱爱兵;
目的:探讨公立中医医院新质生产力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理论、政策与实践,初步形成评价指标池;利用德尔菲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并采用优序图法和乘积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构建了包括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创新驱动力、协调发展力、绿色生态力、开放合作力、共享共赢力5个方面。其中,创新驱动力权重最高,为36%。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兼顾了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凸显了公立中医医院的特殊性,有助于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期 v.29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 曾令艳;霍宏蕾;陈伟;
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以接诉即办为牵引的超大城市治理首都样板”是当前接诉即办改革的重要目标。北京市医院管理部门在推进医疗机构主动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结合医疗机构工作实际,探索主动治理项目准入和考评标准,确定了“问题精准”“措施明确”“效果明显”的治理前、中、后3个维度的9项评价标准及分层评价细则,并赋予不同权重值。调研全市522所医疗机构,主动治理项目准入及评价标准得到一定程度的广泛认可;在2022-2023年市级医疗机构主动治理中取得较好成效,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主动治理评价标准,对推动首都医疗卫生行业主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025年09期 v.29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 李敏;郑万会;颜维华;
目的:通过梳理DRG病种成本核算研究成果,了解研究主题和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病种成本核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出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 Space对纳入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变分析。结果: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相对缓慢,2015年后发文量快速提升。从研究热点上看,现有研究注重对单病种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对核算体系构建和临床路径的协同效应进行研究。从研究进程上看,现有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期、试点推广期和规范发展期,体现出显著的政策驱动特征;医疗机构在实施核算中面临病种、方法选择、数据质量和信息系统构建等多方面挑战。结论:未来,构建科学的核算体系,基于核算结果进行精细化运营管理和绩效激励是主要研究方向。
2025年09期 v.29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 储晓红;赵洋;孔运生;田凌云;刘乃鹏;黄程;翟飞;翁清雄;
目的:分析DRG付费对医院新技术应用及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完善新技术支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肺癌、胃癌、前列腺癌、膀胱癌手术为例,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DRG付费对医院新技术应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新技术应用对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DRG付费对新技术应用有一定影响(P<0.05),对住院天数短、费用低的病例新技术应用影响更强。胃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应用新技术后的次均住院费用均高于传统手术,分别增长了1772.8元、8605.9元和31853.4元(P<0.05)。结论:当对新技术应用支持不足时,DRG付费会影响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应用会导致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应重视对新技术应用的支持。
2025年09期 v.2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 席鑫;王建霞;宋应明;
随着医改不断深化,公立医院面临提升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运营成本的迫切需求。设备和耗材作为医院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控制成为公立医院管理和改革的关键环节。目前公立医院在设备和耗材成本控制方面面临传统管理模式局限、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以及采购与使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和挑战。本研究探讨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设备和耗材成本控制路径,为公立医院加强设备和耗材成本控制、提升整体运营能力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29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 刘燕;高琪佩;刘琳;苗卫军;
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公立医院人文素养评价指标,构建多维度的公立医院人文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公立医院人文素养的建设和发展。方法:运用CRITIC赋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公立医院人文素养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结果:公立医院人文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人文知识、个人品质、人文理念、人文精神、人文能力、人文环境6个维度,权重分别为0.171 8、0.171 3、0.154 0、0.166 0、0.173 7、0.163 2。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公立医院人文素养“很重要”的隶属度为0.500 6(最高值),相较于“重要”(隶属度为0.317 6)、“一般”(隶属度为0.132 8)、“不重要”(隶属度为0.042 6)、“很不重要”(隶属度为0.006 5),可评判公立医院的人文素养等级为“很重要”。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公立医院人文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对公立医院人文素养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2025年09期 v.29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 王天妍;蔡滨;
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分析政府、医院、患者、媒体4方主体在医患关系治理中的现状及困境。归纳新医改背景下多中心主体参与医患关系治理的必要性,并从组建医患关系治理机构、政府积极参与医患关系治理、医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等角度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路径选择。
2025年09期 v.29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 宋鑫瑞;谢娜;马千慧;安军;周爽;朱俊利;
目的:测算某公立医院临床资源是否存在冗余,以及冗余资源对科室医疗质量的影响,为管理者有效衡量、利用冗余资源提高医疗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基于组织冗余理论,以北京市某三甲公立医院临床科室为研究对象,通过DEA模型测量临床资源冗余状况,并构建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临床资源冗余对科室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样本医院82%的科室存在冗余资源,55%的科室冗余资源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总体医疗冗余资源与医疗服务质量之间存在“U”型关系。结论:公立医院临床科室存在一定的冗余资源有利于医疗质量提升。
2025年09期 v.29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5K] - 倪文轩;高深甚;
目前,医疗科研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公立医院科研项目日益增多。内部审计作为保障科研项目规范开展、经费合理使用的关键环节,其流程与效率备受关注。本研究聚焦公立医院科研项目内部审计,深入剖析现有审计流程中存在的审计环节繁琐、信息传递不畅、审计方法落后等问题,基于流程优化理论提出建立独立审计机构、构建信息化审计平台、优化审计程序、完善审计结果运用与反馈机制等审计流程优化策略,并提出提升人员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及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等配套措施,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
2025年09期 v.29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 刘平;于建丽;姜晨;
通过梳理医院与采购相关的运营管理数据,以医院采购活动中常见问题为基础,详细阐述采购审计模型构建的数据来源、操作步骤及创建思路。通过采购预算审计、采购过程审计、供应商资格审计、采购合同审计等数据模型的创建,审计人员能够快速识别异常数据,找出潜在的审计疑点,从而显著提高内部审计效率,进一步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
2025年09期 v.29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 臧琼琼;宋玉磊;王野;陈培;陈依林;王蓓;成晶晶;柏亚妹;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护理工作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为ICU护理工作量预测和护理人力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8月入住江苏省某三甲医院ICU脓毒症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提取患者一般资料、每日护理项目及频次。工时测量法测量每项护理项目平均工时,基于平均工时赋值法计算患者直接护理工作量。运用单因素分析、随机森林算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工作量影响因素及重要程度。结果:ICU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直接护理总工时为2227.45(1296.45,3786.59)min,日均护理总工时为351.23(323.71,379.45)mi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慢病共病数、次要诊断数量、是否合并休克、感染来源、辅助通气方式、是否使用高流量氧疗、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使用CRRT治疗、是否使用PICCO监测、是否镇静及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直接护理总工时有影响(P<0.05);随机森林算法中各变量重要性排名前三为辅助通气方式、慢病共病数和次要诊断数量;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有创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存在4个及以上慢病是影响护理总工时的独立变量。结论:护理管理者可根据ICU脓毒症患者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初步预测护理工作量,从而实现疾病精细化管理并合理配置护理人力。
2025年09期 v.29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